本报讯 桐梓县以河长制为抓手,统筹推进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在小水电拆除后的系统性治理和基层河长巡河实践中取得明显成效。
九坝镇山堡社区是桐梓县小水电拆除后生态环境系统性修复治理工程的核心区域,工人们正抢抓工期推进生态护岸加固与植被恢复。
“九坝段修复治理分为上游和下游,上游为2700余米,下游有1300余米。”小水电拆除后生态环境系统性修复治理工程九坝段项目负责人倪磊告诉记者,目前正在进行供电及通讯的搬迁、基础开挖及宾格网装框,进度已完成30%,预计7月中旬完工。
桐梓县曾因小水电无序开发导致部分河段生态退化。自2020年启动专项整治以来,累计拆除15座小水电站,并针对拆除后遗留的生态问题,实施系统性修复治理工程。项目覆盖7个乡镇,修复治理河道10.6公里,同步实施污水治理、生态基塘建设及岸坡植被恢复。
“目前总体工程进度为40%左右,主要是改善河流水质净化能力,改善鱼类及水生生物栖息环境。按照项目要求,将在今年8月全面完工。”桐梓县水务局项目现场负责人杨道军说。
夏天的松坎河,波光粼粼。“现在河道保护力度特别大,水绿岸美。闲暇之时,我们都喜欢去河岸边逛逛。”松坎镇松坎社区居民徐洪开一边散步一边欣赏美景。
为全力打造“安全生态、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河湖水环境,桐梓县以河长制工作为抓手,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河长体系,形成了上下联动、部门齐抓共管的河长工作机制。据了解,该县纳入河长制管理的河流128条,设县、乡、村三级河长390名,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护格局。
“今年以来,全镇共开展巡河152次,发现并处置隐患5处。同时,我们还组织了由党员、群众志愿者组成的‘古镇卫士’志愿服务队参与巡河,推动生态文明理念转化为群众自觉行动。”松坎镇党委书记、镇级河长王登华说。
此外,桐梓县还创新“河长+检察长”机制,检察机关通过公益诉讼、联合执法等方式,推动跨区域生态保护协作,与重庆市綦江区、南川区等地建立联合检查机制。2022年以来共巡河13次,累计增殖放流鱼苗30余万尾。
桐梓县的生态治理取得实效。目前,该县地表水水质达标率连续多年保持100%,76种鱼类在该县各水域栖息或繁殖。从“治水”到“兴水”,桐梓县正以河长制为纽带,串联起生态保护、产业升级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勾勒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丽画卷。
(桐梓融媒记者 王琨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