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已是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也进入了关键时期。桐梓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人民至上的原则,积极行动采取多项有力措施,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近日,记者在花秋镇龙井沟村三至五组地灾点看见,地灾监测员曹昌平正在认真查看地面裂缝处是否有变动,用卷尺仔细测量裂缝的情况。
据了解,花秋镇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9处,涉及群众500多人。为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花秋镇除在每个地质灾害点配备地质灾害监测员实行专人监测外,还配置了12个手摇报警器、30把手电筒、50件雨衣、40个救生圈等应急物资。
“我们建立了以镇、村、组三级管防的行动机制,以‘人防+技防’进行双轨监测,每个隐患点既有人工巡查,也安装了相应的设备。同时,通过地灾演练让群众知晓逃生路线、地灾前兆等知识,全力保障花秋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花秋镇自然资源所负责人王鹏程介绍道。
据了解,全县共有地灾监测员250名,巡查员350名。除了人工监测,我县还积极推进科技赋能地灾防治。在多个重点隐患点安装了自动化监测设备,这些设备24小时不间断运行,实时收集位移、雨量、水位等数据,并通过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指挥平台,实时传输到县自然资源局的应急值班室。在县自然资源局地灾应急值班室,值班人员时刻紧盯平台信息,一旦出现异常,将立即提醒相关单位。
“全县共有地质灾害隐患台账点260处,风险斜坡473处,已经安装了监测设备569台,并且在每个隐患点都制作了安全撤离路线,确保在地质灾害发生时群众能安全转移。”县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刘军介绍。
同时,桐梓还积极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升干部群众的应急处置能力。前不久,新站镇组织民兵、镇村干部、护林员等在该镇捷阵村开展了2025年综合应急演练。演练以汛期险情为背景,检验预警预报、应急避险、应急救援、应急保障等。
(演练图片)
“演练不仅可以检验预案的可行性,还能让群众熟悉逃生路线和自救技能。”新站镇党委委员、副镇长王宗富表示,入汛以来,镇内已开展了多场综合应急演练,同步培训应急队员掌握防汛器材的使用和灾情研判等技能。
为提高应对地质灾害的能力,桐梓不断完善应急预案。针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地质灾害,制定了详细的应对流程,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开展救援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深化科普宣传,提高群众识灾、防灾避险能力,推动‘隐患点+风险区’双控管理,让防灾知识入脑入心。”刘军表示,桐梓将始终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织密地灾防治安全网,为汛期安全交上“人民满意答卷”。
(记者:万莲莲 王琨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