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贵州省人民政府网| 遵义市人民政府网| 无障碍浏览| 关怀版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动态
桐梓:黔福鱼奏响“共富曲”“稻鱼共生”蹚出增收路

仲夏时节,在官仓镇红旗社区、人民村一辆满载鱼苗的货车沿着田埂公路徐徐前行,工作人员正按田亩精准分配,将一筐筐活蹦乱跳的黔福鱼鱼苗送入水中。

“我们今年种了101亩水稻,按照每亩20斤鱼苗的标准,领到了2010斤鱼苗。”官仓镇人民村村民李明义满脸笑意地说道。李明义对今年的收成充满期待,这份期待不仅来自水稻的生长,更来自稻田里游动的鱼儿。 

作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的“黔福鱼”,其产业发展得益于“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民受益”的创新机制。贵州娄山产投公司全额出资采购优质鱼苗,桐梓桐水黔鱼渔业公司统一发放并提供全程技术护航。这一机制有效整合了各方资源,降低了农民的养殖风险,让其能够安心发展产业。 

“今年已投放稻田鱼鱼苗4万余斤,预计秋收稻熟时,稻田成品鱼的产量能达到20万斤左右。”桐水黔鱼渔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梁水生介绍道。今年,我县计划发展“稻+鱼”综合种养2000亩,覆盖高桥、官仓、狮溪等6个乡镇的农户,产值预计超300万元。 

黔福鱼凭借细嫩肉质与软骨无腥的独特品质,自2024年获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后,迅速抢占云贵川渝市场。2025年以来日均销量突破3000斤,零售价稳定在每斤28元。在新站镇关仓村养殖基地,工作人员正一丝不苟地开展水质检测、水温测量等日常监测工作。

“日常工作中,我们会对每个鱼塘的水质、鱼情进行监测和检查,每天做好记录,并定期对这些记录进行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喂养方案,确保黔福鱼的品质。”桐水黔鱼渔业公司新站镇养殖基地负责人李琦说道。在李琦看来,严格的日常管理是保证黔福鱼品质的关键。 

在销售渠道方面,该公司积极探索多元化销售模式,通过电商平台、农贸市场、商超等多渠道销售,并与重庆、贵阳等地餐饮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实现线上线下双轮驱动。

“公司还有6个黔福鱼养殖基地,产量在200万斤左右,目前订单已排到8月。同时,公司建立了‘鱼苗孵化—稻田散养—池塘育肥’的全产业链体系,实现了从‘卖鱼’到‘卖成品’的价值提升。” 梁水生表示。

为突破产业发展瓶颈,桐梓早在去年便携手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所共建“黔福鱼研发中心”,以科技赋能生态养殖。通过科研力量的注入,桐梓在鱼苗培育、养殖技术、品质提升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为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如今,黔福鱼产业已成为桐梓乡村振兴的一张“金色名片”。“稻鱼共生”模式不仅让农民在同一块土地上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还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随着“稻鱼共生”模式向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化持续深化,农户将在田埂上收获更多。接下来,桐梓将继续围绕“稻鱼共生”做文章,推动乡村振兴迈向新高度。

(记者:王琨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