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梓县202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就桐梓县202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总体情况
半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县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上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9.19亿元,增长12.3%;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下降23.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46亿元,增长32.2%;财政总收入7.7亿元,下降2.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亿元,下降15.8%;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224.59亿元、221.97亿元,分别增长5%、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36元、增长10.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81元、增长14.8%。
(一)稳步推进新型工业化。煤矿技改成效显著,万顺、鑫鑫等2处煤矿投产运营,强博、众源等2处煤矿启动建设,正常生产矿井实现机械化智能化全覆盖。能源结构持续优化,截至6月底,原煤产量60万吨,供应电煤23.43万吨;建成瓦斯发电站6个共7500KW;火电厂发电20.6亿千瓦时、38处水电站共计发电2800万千瓦时、5处风力发电场共计发电1.4亿千瓦时;大顶山、假果山等3处风电场建设快速推进。桐梓化工累计生产合成氨18.9万吨、尿素29.3万吨、甲醇15.7万吨,完成工业产值9.87亿元。累计生产海绵钛8126.6吨,上报产值4.9亿元,增速278%。源锦水泥累计生产熟料93.82万吨、水泥93.8万吨,上报产值2.4亿元。新兴工业加快壮大,联基科技、双盛电气等企业正常运营。智慧水务“云、管、端、用”全产业链初步形成。
(二)快速推进新型城镇化。重点围绕高铁片区和蟠龙新区两大城市扩张核心区,加快干线建设,新增龙凤大道南段、燎原南路中段等城市道路4.7公里。继续推进马鞍山三期、水井坎等棚改项目,建成安置还房4.3万平方米。有序改造老旧小区3392户、背街小巷10条。加快城市房开项目及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力推进鑫洋公馆、凤凰山居、荣兴学府城等项目建设,启动人民路农贸市场、尚河城农贸市场改造。持续加强问题房开处置和房地产市场乱象整治。深入实施城区污水一张网工程,建成主管网38公里,处理沿河居民生活污水直排点65个;九坝二期污水处理厂完成工程进度85%。
(三)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上半年完成农业生产总值30.78亿元、增长,7.8%。粮食春播59.4万亩、夏收22.69万亩,有力保障粮食安全。种植商品蔬菜7.5万亩、辣椒12.2万亩、高粱15.1万亩、烤烟4.45万亩,有机高粱基地认证面积累计达20.4万亩。现存栏生猪31.09万头、肉牛11.8万头、肉羊8.96万只、禽类169.74万羽。方竹面积超过100万亩,方竹科技示范园、中国竹笋交易中心、竹旅融合等项目前期工作有序开展。10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建成标准化生猪育肥场27栋,茅石镇中关村原种猪场投放美国PIC系原种猪2072头,容光镇种猪场投放种猪9000余头,实现满负荷生产。县级畜禽综合屠宰加工厂生猪生产线即将运营。规模存栏1200头的花秋镇兴河村母牛育繁场陆续上圈,配套有机肥加工厂建成投产。
(四)高效推进旅游产业化。累计创建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11个,半年接待游客643.34万人次,仅“五一”小长假便吸引58万游客入桐,完成旅游综合收入63.79亿元。启动体育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兴茂体育特色小镇、杉坪等2个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提交申报材料;娄山社区等4个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申报成功,九坝山堡等2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待省级验收。旅游标准化建设获得省市认可,被确定为省级“文化旅游标准化试点”。编制完成《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总体规划概念方案》,娄山关战斗遗址公园、娄山红军村、杉坪红色文化创意园有序推进。
(五)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交通:正习高速正式通车运营,G75复线总体形象进度83.8%,金仁桐高速、桐梓至新蒲高速公路建设有序推进。开工建设县乡道路路面改造提升130.5公里、完成22.7公里,实施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9.8公里,改造危桥1座,混子河中桥总体形象进度达70%。“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有序推进。水利:新桥水库通过省级竣工验收,坛子口水库进入全面验收阶段,槐子水库完成主体工程,杨公岩、楠木、岩门子、大峡等4个水库建设有序推进。开工本年度第一批专项扶贫资金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持续巩固农村饮水安全。快速推进小型水源建设试点,改造投用山塘6座。供电:110kV花秋镇垭口、娄山街道办鞍山、羊蹬、官仓等4个变电站的二期扩建工程前期工作有序开展;年度农网升级改造项目39个87.6公里,其中13个完成复测。通讯:完成4G网点改扩建42个,实现30户以上自然村4G网络全覆盖。目前,全县累计建成4G基站1834个、5G基站110个,通讯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六)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截止6月底,县城区空气质量有效监测181天,优良率为97.8%,上报森林覆盖率60.8%。乡镇及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省控木竹河2个出境断面均达到所规定的Ⅱ类水质目标要求,国控羊磴河、桐梓河3个出境断面均达到所规定的III类水质目标要求,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有序推进自然保护区、赤水河流域小水电清理退出,8个农村环境整治项目全部建成投用,天门河水库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稳步推进。扎实开展森林水体保护行动,移送涉林涉水刑事案件26件。整改各类环境问题251个。完成退耕还林任务12.5万亩,启动本年度方竹低产林改造。
(七)开放发展更具活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上半年对外发布重点招商项目50个;成功引进优强企业10家,重点产业项目20个,已签约项目10个,到位资金60.67亿元;新引进项目入园率100%、开工率95%、投产率30%。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现开办企业2个工作日完成,政务事项100%网上可办、93%以上一窗通办,审批时限压缩超过80%。加快外向互联互通,推动“跨省联办”走深走实,分别与浙江玉环、重庆綦江、南川、万盛建立政务服务合作关系,推出2批“跨省联办”服务事项100项,已成功办理相关业务1334件。成功举办桐梓首届“线上年货节”,加快特色农产品“走出去”步伐,实现销量2.07万吨,金额7.54亿元。桐梓国乾农副产品商贸有限公司申报省级重点商贸流通企业、贵州老高山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申报省级服务业龙头企业。
(八)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相衔接步伐加快。扎实巩固脱贫攻坚阶段性成果,保持“四个力度不减”,动态管理全县6万建档立卡脱贫人口稳定增收,2万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稳步融入社会。强化公共服务供给,创新建立“新市民健康新生活”示范发展机制,全县搬迁贫困群众适龄儿童义务教育阶段0辍学,劳动力就业率94.7%,稳定实现“一户一人就业”目标。加快推动“黔货出山”,积极签订农产品产销对接合作协议,统筹东西部协作健康发展。县乡村振兴局顺利揭牌,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相衔进入新阶段。
(八)民生福祉全面提升。教育事业:容光镇中心校综合楼、木瓜镇白露小学综合楼、羊磴中学运动场等3个项目主体完工,海校街道玉龙小学、羊磴镇中心校改扩建、茅石中学学生宿舍、夜郎镇第二幼儿园、官仓镇中心幼儿园改扩建等5个项目快速推进,桐梓四中综合楼、大河镇中心幼儿园、九坝小学改扩建等3个项目前期工作有序开展。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全面解决,残疾儿童入学率97.41%,义务教育巩固率98.8%。扎实开展非法校外培训机构整顿治理。建成校园安全管控巡查系统、智慧广电“阳光教室”平台,有序推进市级“阳光校园•智慧教育”工程示范县创建。医疗卫生:城乡居民医保征收59.3万人,参保率100.01%,完成城乡居民报销13.8万人次,金额1.62亿元。全面启动医保病种分值付费改革试点,办结医保“跨省联办”业务2245件。持续推进医疗资源下沉,建成县医院-水坝塘镇、县医院-松坎镇、县中医院-花秋镇等3个县内医共体。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落实防疫物资储备,有序推进疫苗接种,截止6月30日,全县28个固定接种点共接种疫苗30.3万剂次。完成医疗卫生服务队伍空编补员397人。民政工作:截至目前,全县低保13074户32935人,发放低保金6267万元;特困供养2363人,发放生活补贴1159.9万元、护理补贴300.8万元;实施临时救助617人次142.6万元;全面落实孤儿、残疾人、高龄人员等特殊人群保障。完成狮溪等3所养老机构提质改造,新建农村幸福院、日间照料中心各1所。人事就业:举办各类招聘活动34场,近3000人通过招聘会达成就业意向;开发公益性岗位1154个;新增城镇就业474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引进刺绣扶贫车间1家,带动61名无法外出贫困劳动力实现居家就业。依法办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182件、办结欠薪案件28件,涉及资金近2800余万元。稳步推进全民参保,现有参保人数42.92万人。文体广电:持续推进“文化惠民”“文化振兴”完善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制度,启动数字文化馆、数字图书馆总分馆及延伸服务点建设。组织开展2021-2023年度“贵州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申报。完成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增补工作。社会治安:上半年,受理行政案件共计591件,同比下降21.4%;查处吸毒人员44人,同比下降47%。破获刑事案件239起,网络诈骗12起,抓获在逃24人,刑事拘留318人。打掉扒窃团伙、跨区域诈骗团伙各1个,挽回群众损失38.8万余元。找回被拐失踪儿童5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受宏观经济下行影响,主体经济指标增速趋缓,部分GDP核算指标甚至出现下滑,特别是工业支撑缺乏后劲,投资缺乏大项目支撑。二是投资放缓趋势明显。固定资产投资过度依赖政府资金,占比超过50%;社会投资匮乏,工业等产业投资比重低,行业间发展不平衡。三是工业产业支撑乏力。采矿业明显下降,缺口较大,电厂、桐梓化工、源锦水泥厂等企业用煤成本增加,其他新兴产业培育周期长,短期内难以实现新突破。四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财税收入进展慢、缺少增长点,上半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增长38.5%全市第一,农村基建、民生保障等刚性投入需求增多,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及固有债务还本付息压力大,风险不容忽视。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煤矿技改进度,完成道角煤矿竣工验收,开工宏桥、鑫源2处煤矿建设,加快官仓、松蓥、永顺3个煤矿扩能技改步伐,完成原煤开采100万吨,突出解决火电厂和煤化工用煤难问题。加快遵钛集团整体异地搬迁、松坎货运场、爱康实业2000吨酵素、假果山风电场、茅龙风电场等项目进度。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培育工业新业态,积极推进窄带物联网和广电物联网基站建设,加快建成中心城区重点区域5G实验网。力争遵义金弘铝业、遵义新景程等8家企业上规入统,华旭科技、联基科技等4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成功,助力360守望领域公司尽快上市。确保规模工业增加值实现增速12%的全年目标任务。
(二)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成投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完成生活垃圾填埋场技改,确保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4%以上。持续推进县城污水“一张网”、九坝镇污水处理厂二期、乡镇污水管网巩固提升、天门河水库保护区环境整治等项目建设,完成“100个村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加快G75复线、金仁桐高速公路(桐梓段)、桐梓至新蒲高速公路建设;加大问题楼盘保稳处置力度;严格落实“河长制”,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完成新桥、坛子口水库竣工验收,岩门子、大峡水库实现大坝截流,启动两岔河、水坝水库勘察设计;启动公交改革。
(三)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持续围绕“11122”产业扶贫工程,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不断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建成高标准农田1.3万亩,种植粮食74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21万吨以上。启动建设粮食物资应急储备项目。实施方竹低产林改造3.2万亩,做好57万亩方竹和15万亩花椒基地管护。抓好12.2万亩辣椒、4.45万亩烤烟、1.2万亩茶园管护,生产食用菌2500万棒。加快推进养殖全产业链项目建设,建成县级畜禽综合屠宰加工厂、投产生猪育肥场50栋,加快推进日泉总部建设,确保年底实现生猪出栏40万头、肉牛出栏4.1万头、肉羊出栏11.45万只以上。严格落实“坝长制”,实现坝区年亩均产值1.1万元以上。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源头化、可追溯的防控体系,实现方竹、花椒等产业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许可。
(四)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持续抓好标准化建设,有序推动民宿、乡村旅馆等升示创先,实现精品化、高端化。提档“云上九坝”康养项目72户、床位1300张。深入挖掘景区文化内涵,依托杉坪打造长征文化长廊、红军餐厅、红色民宿等,提升景区吸引力。启动凉风垭森林山居、九坝钟山峡等项目招商引资工作,加快推进鹿鸣谷森林康养、柏芷山旅游度假区等重点旅游项目,力争完成投资15亿元以上。高质量举办第十二届乡村旅游节,确保全年接待游客1200万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收入达100亿元。
(五)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深入落实“三线一单”、环保“三同时”严要求,杜绝高污染高能耗项目落地。强化山水林田湖的修复和治理,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完成2020年度石漠化治理8平方公里、岩溶治理24平方公里。完成8.72万亩退耕还林任务。力争县城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乡镇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国控羊磴河、重点流域高桥斋郎断面达到III类水质标准,省控木竹河出境断面达到II类水质标准,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
(六)扎实巩固发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严格按照“四个不摘”要求,紧盯主要帮扶政策落实兑现、防贫监测帮扶、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扶贫项目资产清理等重点工作,持续压实各级工作责任,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优化调整干部结对帮扶,履行好摘帽不摘帮扶。按照国家、省委、市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部署,抓好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体制机制建设等工作,持续做好防贫监测帮扶、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扶贫项目资产清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七)协调社会事业共同进步。扎实推进桐梓一中、娄山中学与巴蜀中学“巴蜀云校双师+课程班”项目,打造名校品牌;建成投用容光中心校综合楼、白露小学综合楼,加快玉龙小学、夜郎第二幼儿园等5个项目建设进度,持续优化城乡学校布局;加大教育行业人才引进力度。常态化落实疫情防控,持续做好新冠疫苗接种;巩固提升医保“诊间支付”,加强县、乡、村三级医保信息化建设,开展远程医疗服务;有序推进DIP支付改革试点,扎实推进县内医共体建设,有序推进“健康促进县”创建工作。开工建设马鬃乡卫生院项目。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优化就业结构,完成新增城镇就业6800人年度目标;推进在建工程项目“一金三制”全覆盖,保障劳动人民合法权益。持续推进“平安桐梓”建设,扎实做好广电文化工作,推动民政、人才、就业、社保等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