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梓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发布时间: 2025-04-15 23:08 字体:[]

一、起草背景

当前,桐梓县农村仍存在乱堆乱放、残垣断壁、垃圾污水治理不彻底等问题,与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存在差距。为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构建干净、整洁、有序的乡村生产生活环境,加快推进“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桐梓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旨在通过系统性整治,补短板、强弱项,打造贵州“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版。

二、起草过程

2025年初,桐梓县政府办公室牵头成立方案起草小组,组织县农业农村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市生态环境局桐梓分局等部门,围绕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开展实地调研,梳理总结前期工作经验,学习借鉴外地先进做法。

起草过程中,多次召开部门协调会、乡镇座谈会,广泛征求基层干部、村民代表、企业和社会组织意见建议,聚焦“两清两改两治理”重点任务,对工作目标、任务分工、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进行反复研讨修改。结合桐梓县财政资金、产业布局、村庄规划等实际情况,细化量化具体标准,确保方案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方案初稿形成后,经县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于2025年4月正式印发实施,为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

三、主要内容

(一)明确工作目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为主线,全力推进“两清两改两治理”行动。

(二)细化工作任务

1. 全力推进农村“两清”。 清理乱堆乱放:引导群众清理房前屋后、村内巷道堆积的各类杂物,探索推进“门前三包”责任制和道路交通、田间小路通畅责任制。鼓励农户合理分隔室内空间,消除大通间、功能混杂等现象。清理残垣断壁:全面摸排无人居住危房、废弃圈舍等,建立台账,按照“拆除复垦一批、改造整治一批、修缮利用一批、拆除重建一批、绘图存档一批”分类施策。

2. 稳步推进农村“两改”。持续推进农村改厕:推行“首厕过关”制度,2025年完成农村户厕新(改)建814户。分散地区建三格式户厕,集中地区纳入污水管网处理。科学统筹推进改圈:对规模养殖圈舍修缮并完善粪污处理设施,无养殖意愿的破旧圈舍拆除,有价值的圈舍改建,引导生态养殖。

3. 全面提升农村“两治”。加强生活垃圾治理,完善“户收集、村收、镇转运、县处理”模式,向30户以上自然村寨延伸,探索垃圾分类激励措施,就地处理易腐烂垃圾,单独处置有毒有害垃圾。协同推进污水治理:配合改厕推进厕污一体化治理,靠近城镇村庄污水纳入管网,其他村庄建设管网或小型处理设施,落实河长制,排查治理黑臭水体。

(三)明确实施步骤。一是动员部署、宣传排查阶段(2025年4月-5月)。二是组织实施、集中整治阶段(2025年5月-8月)。三是总结提升、建立机制阶段(2025年9月-12月)。

(四)强化工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农业农村局,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工作,定期调度解决问题。二是强化宣传引导:利用媒体平台、培训教育等方式,宣传工作意义和成效,引导群众养成良好习惯,树立典型发挥示范作用。三是强化机制建设:建立健全村庄保洁、设施管护等长效机制,完善村规民约,通过政府投入、社会捐赠等多渠道筹集管护资金,推动市场化、专业化治理。四是强化要素保障:各部门争取项目资金,统筹使用财政衔接资金和部门专项资金;安排专业人员,组建专业队伍;开展技术培训,确保工作规范推进。